只要發生戰爭,就需要士兵上戰場,而一旦戰爭結束,這些不當士兵的人又會怎麽樣?Danfung Dennis用他的紀錄片告訴我們,即使下了戰場,士兵們並沒有停止作戰,而他們面對的敵人,往往是他們自己。 幕後故事: 本片是導演Danfung的首部紀錄片,獲得了2011年聖丹斯電影節世界電影紀錄片單元評委會大獎。電影以極具沖擊力的畫面,讓觀眾零距離接觸到戰爭沖突和戰後生活,真實展現了人類為戰爭付出的真正代價。 Danfung Dennis曾是一名攝影記者,多年來一直為報紙雜志提供伊拉克和阿富汗沖突的攝影照片。盡管圖片傳播範圍很廣,但他認為這些不足以傳達戰爭的殘酷,社會公眾早已習慣這些戰爭場面,他們變得麻木不仁。2009年夏天,他決定帶上裝備重返阿富汗,期望用他親眼所見,盡量如實還原戰爭的本來面目。他當時並沒有打算拍紀錄片,所以他沒有劇本、拍攝計劃和資金,只有防彈衣、一個背包還有一台定制的佳能5D。 Danfung被安排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八戰隊一起,跟隨部隊在不同的省份行進,直到他得知有一場對阿富汗南部塔利班武裝的重要襲擊將在Helmand River山谷打響,他才決定要將其拍攝下來。在戰場上,他遇見了25歲的Nathan Harris中士,他們一起在前線作戰數小時,遭到了敵軍的全面反擊。在沒有救援和被包圍的情況下,這群部隊與神出鬼沒的敵人戰鬥。 Nathan Harris在一次伏擊戰中被擊中險些喪命,養好傷之後,Nathan回到了北卡羅來那家中。在妻子Ashley無私的愛和鼓勵支持下,Nathan努力克服由士兵轉為平民生活的各種困難。從這里開始,影片的視角進行了轉換,從戰爭紀實新聞報道轉向一個普通士兵的戰後生活。身體上的疼痛讓Nathan逐漸依賴上了藥物。當他嘗試去填補戰爭經歷和日常生活之間的差距時,他變得越來越痛苦。